準備考試應該從簡單容易的下手,由易而難,以免過度追求破解難題而忽略了容易拿分的題目,或者是花太多時間在考試根本不考的太難的題目,而陷入過度準備的窘境。
問題是,要難到什麼程度才不算太難?在做考古題時,有沒有辦法先挑選出一定要拿分的簡單題目,把難題留到準備充份時才練習?
題目難易度可以用答對率做為衡量指標,答對率40%表示100位考生中有40位答對、其餘60位答錯,所以答對率40%的題目比答對率80%的題目難,答對率愈小的題目愈難,答對率愈大的題目愈簡單。
把答對的題目按照答對率由大而小排序,也就是由易而難排序,再配合必須答對的題數,就可以找出滿足那個題數的答對率,小於該數字就是太難的題目。舉例來說,有五道題目,答對率分別是90%、80%、60%、40%、20%,必須答對3題,則只需要答對90%、80%、60%這3題,剩下2題就是太難的題目。
基於這個想法,下表整理過去五年學測自然科的統計數字,從級分 → 原始分數 → 應答對題數,再根據該年度各題目的答對率,推算出各目標的答對率門檻。以107學年度為例,均標應答對29題,只要答對所有答對率在49%以上的題目就可以,其餘題目就是太難的題目。
統計資料來源:大學入學考試中心。
根據這張表格統計分析出的五年平均答對率,同學們就可以運用本APP的難易度功能分類篩選題目,先做答對率高的題目,後做答對率低的題目,由易而難、層層推進、登上鎖定的金字塔目標高度,順利奪標!
以鎖定均標為例,查上表的五年平均答對率為51%,保守一點,我們可以把鎖定答對率略降低至50%,讓篩選出來的題目有點難又不會太難,
然後逐次調整篩選題目的難易度從80% → 65% → 50%,以下圖示操作步驟: